{{ex[0]}}:{{ex[1]}} 日期:2025-09-28 {{loadLanguage2(languageData,'作者')}}:襄阳市群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loadLanguage2(languageData,'浏览量:')}}8
依据《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关于开展2024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为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推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俱进地传承和发展,9月25日至26日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陈曙光、省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闫玲莅临襄阳,开展2024年度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王慧、公共服务和非遗保护科科长孙红阳,襄阳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施卫敏等同志陪同检查。
考评组一行首先来到东津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详细调研该工作室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方面的创新探索,听取了其制作非遗文创产品带动女职工就业及市场开发情况;继而参观襄阳传统漆器民间博物馆,了解漆器牌匾髹饰技艺保护传承状况;于胎毛画制作工坊,检查组近距离了解到该独特技艺从制作、装裱直至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并对工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市场结合方面的探索予以肯定。当日,检查组还听取了襄阳市档案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对襄河道坠子的数字化保护和人才培养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9月26日上午,国家级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会议于市文化和旅游局会议室顺利举行。会上,襄阳、十堰、神农架三地国家级、省级传承人依次将2024年度的传承保护工作进行了汇报。陈曙光处长指出,未来我们应在以下领域深入挖掘潜力,持续发力:一是强化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力度;二是创新非遗传承的保护模式;三是推进非遗基础设施的建设;四是重视非遗的活态转化;五是加大非遗的宣传与推广力度;六是实现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非遗保护工作者要像播撒种子一般,将这些宝贵的民间文化广泛传播,让非遗展演深入千家万户,满足民众对非遗的精神文化需求。
会议结束后,考评组一行前往宜城群众艺术馆,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建设情况,听取襄阳花鼓戏传承馆及传习工作汇报,对流水镇在美丽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魅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带动乡村旅游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给予高度认可。
【内容来源:非遗部】
图片 | 付琪悦 胡龙奎
文字 | 邓爱华
编辑 | 张彤
核稿 | 和琼
初审 | 黄佳
终审 | 施卫敏